• <rt id="c0xdb"></rt>
    <rt id="c0xdb"></rt>

    基層藥店2018年或將迎來大好年華


    [行業動態]  2018年1月4日  瀏覽次數:2566次 
     

    醫藥網12月13日訊 2017年即將過去,對醫藥企業而言,這是充滿壓力、困惑及心酸的一年,“集招集采”、“藥占比”、“兩票制”開始蔓延全國,“醫藥代表”從此消失,產品研發困難重重,“中藥針劑”大批限售,“控費”讓許多公立醫院或將輔助藥、中成藥“踢出”醫院……

      然而,對藥店來說,只要掌握政府“三醫”變化新動向,看準政策機遇,瞄準發展方向及目標,2018年或許是藥店大好年華的開端!明年可能出現的以下變化,或將給醫藥企業尤其是藥店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一、大醫院加速托管中、小醫院。國家繼續大力推動縱向醫聯體建設,政府已明文要求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基層不少醫院也在加緊醫聯體建設,以托管型為主,加上醫聯體“上下轉診”下轉病人的增加,各級醫院目錄打通,用藥統一,基層將增加一大批三級醫院目錄藥品以適應基層參保病人的用藥需要。但隨著基層醫療機構“藥占比”“控費”持續加強,病人用藥及新增藥品需要新的來源——藥店銷售。

      二是“控費”更嚴格,多種藥物可能被“踢出”醫院。 鑒于國家醫保壓力逐年增加,為了進一步加強醫;痤A算管理,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醫院成為直接的“控費”對象。貴州、四川、廣東等地的“控費”已經發力,不達標將“醫院降級、院長受罰”。面對控費壓力,部分醫院或將輔助藥“踢出”醫院,一些中成藥及其注射液也將暫停使用。 

      三是“取消門診藥房”范圍將擴大。醫院為了完成“控費”指標,“取消門診藥房”將會大面積鋪開。除了藥房“托管”外,政策支持甚至強制的“處方外流”也將成為醫院完成“控費”及“藥占比”任務的重要手段,這將會給藥店帶來極大的市場空間。

      四是大批三級醫院,撤銷普通門診。2017年已有部分大醫院開始撤銷普通門診,門診人均消費增長及“藥占比”要比住院高,取消普通門診同樣可以“控費”。2018年各地三級醫院會陸續在政策引導下壓縮或關停普通門診。

    五是中醫診所數量暴增。得益于國務院《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國家衛計委《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和《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的支持,2018年開辦中醫診所天時、地利、人和俱全,中醫診所數量將暴增,也必然會帶動中藥的大量使用。

      因此可以說,2018年或許是基層藥店大好年華的開端。當然,事情也并非是想象的那么簡單,藥品需要提前做好兩手準備:藥店等級和上架品種。

      有專家提出,2018年零售藥店行業將有大洗牌。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和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的《關于推進零售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近期向湖南、湖北、河北等省份的商務主管部門征求意見,除將藥店分為三個類別外,還將對同類別的藥店進行細分。根據服務能力(藥品供應能力與可追溯管理水平、藥學服務項目、藥師配備情況、信息化程度),將零售藥店在同一類別內由低到高劃分為A、AA、AAA三個等級。

      其中三類藥店的一類藥店不能再賣處方藥,二類藥店可經營非處方藥、處方藥(限制類藥品除外)和中藥飲片;三類藥店可經營非處方藥、處方藥和中藥飲片。實際上,藥店分類分級管理兩年前已被提出,一類零售藥店經營范圍限定為非處方藥,也就是包括甲類和乙類OTC藥品,比上述《征求意見稿》中的一類藥店多了甲類OTC可經營。

      機遇與考驗并存,既然要在大批病人與處方外流中獲取藥品銷售利益,藥店店主就必須對藥店進行改造。一是按照國家有關條規政策要求,加強藥店整改晉級,獲取處方藥品銷售資質;二是增加招聘執業藥師數量及比例,加強店員的執業培訓,提高藥店整體專業水平,提高誠信度;三是將輔助藥、中成藥作為重點上架藥品;四是考慮重新選址搬遷或建立新藥店,重點是縣級醫院(主要指縣醫院)出口或緊鄰位置;五是申請批零業務。

      筆者調查發現,河南省原陽縣醫院出口目前有3家藥店出現大的經營變化,一是“永樂大藥店”輔助藥、中成藥上架量大增,藥品日銷售量增加約15%;二是“誠信藥店”重新裝修,并在招聘執業藥師;三是新鄉市一家大藥房在醫院門口10米處高價租用商業門店開設連鎖藥店(目標一類),預計藥品投資上千萬,品種多達1300種,可謂“全科”藥店。



      
     〖 關閉本頁 〗  
    中国内地操逼喷水视频